服務熱線
010-85743155
堅守本心
我們只做社會浪潮中最真的自己
日本作為亞洲最早的發達國家,很多審美意識方面的考量,自“明治維新”之后已經逐步被西方的思想和世界觀所替代,被譽為開創日本建筑和工業設計新時代的代表性人物黑川雅之先生,對此就曾經提出過“日本是西方世界觀的奴隸”的警語。但不可否認的是,日本設計根植于東方文化,在傳承與創新中已發展出了獨特的設計體系。
▲美秀美術館
近代以來中國面臨著相同的問題,西方文化與美學理論席卷而來,早已抑制了我們內心對東方傳統審美價值的認知。那么,中國設計究竟該如何尋求回歸與突破?
2018年5月-6月,在筑巢設計師俱樂部的組織下,由筑客網獨家媒體報道,“筑巢?東方藝術設計研習營”學員們已經學成歸來。近日東方藝術設計研習營?分享沙龍在北京順利舉行,特邀研習歸來的資深設計師韓在東、江林生,從日本的細節設計與工匠精神,到賞析枯山水庭院,暢談研習中的所感所悟,悟道日本設計技巧與智慧,挖掘設計背后的深刻內涵。
—現場直擊—
江林生:用心感受一切,品味日本的細節設計與工匠精神。
我在到日本之前,總認為相比于中國的地大物博,日本從面積上而言就是一個非常小的國家,而此行的目的重點在于學習,首先從思想上先拋卻一些政治和軍事因素,以客觀的角度來看待日本,用心感受一切,發現在設計和生活方面,其實都有非常多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江林生:江林生設計工作室創始人兼設計總監,北京大合空間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室內裝飾協會高級設計師。
研習第一站就是到在日本國內被一致公認為日本最高的藝術家培養學府——東京藝術大學,聆聽橋本和幸教授為我們解析日本設計,及其背后所蘊含的民族文化、人文風情等等深刻含義,其中講到日本建筑設計中往往包含著:宗教觀、結界、不完全的美。日本自然災害嚴重,因此日本人信奉各種神靈,包容性很強,從另外一方面表現出人對神靈和大自然是何等的敬畏,與之相關的結界分隔人與自然,但更高級別的結界實質上是分隔人與神靈。了解到這些,我們再去看日本設計,就能發現其中包含著大智慧。
日本設計中非常講究與自然共生,例如我們此次行程中的POLA美術館,“與周圍豐富的大自然相協調”就是它的設計主題,一切的細節設計都是圍繞這個主題而展開的。整個建筑基本上都是埋在地下的,為了不影響美觀,也為了達到最佳的采光效果,同時也讓觀客以最佳視覺效果鑒賞藝術珍品,館內全部采用最新的光纖照明器具,非常細膩的表現手法,讓人在空間中感覺非常舒適,人與自然對話,獲取強大的生命力與能量。
▲POLA美術館
橋本教授還講到日本設計永遠的課題:“要做溫柔的、柔軟的、有溫度的設計,并且尊重自然。”對我們室內設計師而言這點尤為重要,而且我始終認為“上帝在細節處”,所以在之后的行程中,我也非常關注于從細節之處印證教授的如此說法。
首先日本大概是最擅長對衛生間利用的國家,多種功能的馬桶蓋自是不必多說,被人肉帶回了很多。本次切身體驗,就能發現在日本衛生間暗藏了非常多的細節,值得我們仔細發掘與研究。例如超級方便的衛生間嬰兒椅,帶寶寶的媽媽也不用發愁把寶寶放在哪兒了,甚至還有專為老年人放手杖的掛鉤、支桿等等,從生活細節看日本設計匠心,通過研究這些,我們中國設計師不斷反思與提升。
除此之外,很多日本的設計并不追求夸張、驚人,它們注重解決日常問題,幫助消費者改善生活,因此國民享受到了許多精巧的產品服務。我還有看到日本人會將臺階做成一個斜坡,不僅對于孩子而言更加安全,同時對于坐輪椅的人來講,也將會是非常方便的,諸如此類就是非常人性化的設計,是非常有溫度的,日本人對于細節精益求精的態度和工匠精神,這些智慧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真正有情懷的設計師就應該懷揣這般熱忱,心系用戶,用最質樸、純真之心關注用戶的生活細節,力圖為用戶帶來美好的生活。日本之行,讓我更加感受到:設計來源于生活,設計可改變生活。
洞察國人當下的生活方式與生活細節,以充滿人文關懷的設計,賦予空間以家的溫度;解析東方文化核心精髓,以高格局的空間觀,解決實際問題,讓家居空間傳承家族文化。日本設計大師原研哉曾說過:“傳統不是一種紋樣,而是早已融入人們心中的東西。”發現日本傳統空間潛藏了延展到現代的美感,重新整理和發現屬于中國的審美意識。學習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