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010-85743155
堅守本心
我們只做社會浪潮中最真的自己
不到村頭不見人家,
在海拔400多米高之處,
隱藏于太行山深處,
有一處獨具特色的古村落,
宛如一座天然的石頭博物館。
??作家馮驥才說,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書,可是沒等我們去認真閱讀它,在城市化和城鎮化的大潮中就消失不見了。隨著近些年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中國10年間消失90萬個古村落。
??為近距離探尋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精髓,7月31日,由意大利家居品牌聯盟聯合主辦,巢尚會協辦的高端設計師活動,以“探尋石頭村,揭秘建筑之本源”為主題,30多位設計師一同走進五百年歷史的于家石頭村,感受古樸文化的魅力,領略最美歷史文化名村,尋找傳承的文化之源。
??石頭村,坐落在石家莊市井陘縣于家鄉。這里土地雖顯貧瘠,文脈卻甚為豁達。明代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謙的后裔,因生活所迫,攜家眷在這片深山曠野中隱居,依靠勤勞的雙手,就地取材,利用豐富的石頭資源,修成梯田、蓋成房屋、雕成石器……營造了一個獨具特色的石頭村落。
??繞著彎彎曲曲的山路,走進石頭村,宛如進入一座石頭古堡,隨處可見石屋、石院、石墻、石階,盡覽千姿百態的石頭文化。
當地導游介紹石頭村
參觀石頭村博物館
??在當地導游的帶領下,設計師們腳踩石頭路,以采風的形式,一同參觀博物館、于氏宗祠、清涼閣等建筑,感受原汁原味明清建筑的古村舊景,體驗當地淳樸深厚的民俗風情。
石頭路
??巷子窄窄,庭院深深。石頭村巷子深處,一路鵝卵石路面起起伏伏,依高就低,每塊石頭被磨得細膩光滑,成為石頭村一道的風景線。
清涼閣
清涼閣一角
??清涼閣,石頭村的標志性建筑,有420多年歷史。據石碑記載,清涼閣起于明萬歷年間,是于家先人于喜春憑一人之力,歷時十六年獨自修建而成。
三百年歷史的農家小院
??石房石院,家家有石,人人用石。一路走來,設計師們無不感嘆石頭村積淀了當地人民的智慧和勤勞,幾百年來就地取材,傳承工匠技藝,蘊含著傳統文化精髓。這些完好保留著古老的鄉村建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極高觀賞價值。
??經歷五百年的歲月滄桑,在深山荒野中,石頭村的一磚一瓦,一石一木,見證著于家后裔堅韌不拔,代代相傳的奮爭精神,也是于家先祖精神風范的遺存,它不僅是一部用石頭抒寫的村落史詩,更是一部用石頭抒寫的家族史詩。
??于家村的石頭村完好保存著原始建筑文化,猶如一處美麗的凈土。頂著夏日的炎熱,設計師們感受著農家的鄉土風情,燃起篝火,吃著燒烤,唱著歌兒,體驗石屋、石窯、石路,度過了一段愉快而難忘的旅程。
戶外燒烤
??設計師有話說
江林生 北京大合空間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兼設計總監
??走入石頭村,感觸最深的是清涼閣,于家后裔通過自己的能力,在沒有任何建筑功底的基礎上,用石頭將其搭建起來,給人的感覺特別震撼!無論從建筑學的力學與美學上,都充分展現出了于家村村民的思想,通過勤勞與智慧在深山區開發出一片天地。
周曉宇 益正建筑裝飾設計有限公司主任設計師
??中國傳統建筑逐漸消失的今天,各個城市都是千篇一律,而石頭村依然保存著原始的風貌,這里和別的景區不一樣,更多蘊含著一種情懷?,F代城市化不斷加速,充滿鋼筋水泥等大量工業化建筑,人們出現了審美疲勞,如今開始回歸自然,尋找最真實、最本真、最自然的東西。
梁鈞 益正建筑裝飾設計有限公司主任設計師
??石頭村是歷史的一個產物,它凝聚了當地村民的智慧和汗水。石頭雖沒有感情,但通過歷史的沉淀所展現出來是一種藝術美。整個石頭村所有的建筑對我的觸動都很大,有很多亮點,如不同房屋的格局,不同的院落,觀音堂、真武廟都非常具有代表性。
駱子瑜 北京觸動空間設計總監
??石頭村的清涼閣,與那些皇家或宮廷性建筑不太一樣,它是一個民間型,運用當地不同的材料,一個家族幾代人歷經十多年時間修建而成。石頭村,不是一個簡單的石頭,它需要人搬運,在這個地方能夠用石頭修建開辟這樣一個村落,這是一個不斷傳承的印跡在里面。
鄭雨菲 安邸國際設計事務所設計總監
??我希望中國的古建能傳承、保護和利用,石頭村在這方面做得挺好。無論是博物館、祠堂、寺廟,甚至它的古樹,都經歷了歲月的滄桑。曾經的學堂被改造成博物館,沒有被廢棄,它作為一個流動空間,每天有人參觀、打掃,給我印象非常深刻。